在2018年学校奖学金表彰大会的现场,有这么一个女生,看着台上接受奖状的同学,深受触动的她激起了满腔斗志。她拉住旁边的小伙伴感叹道,“我希望明年也能像他们一样站在颁奖台上!”
经过一年的努力后,她如愿获得东莞理工学院2019年度国家奖学金。她便是来自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的黄莹。
黄莹从小在心中便有一个志愿者的梦。进入大学后,面对众多的学生组织,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团学志愿站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。
大一到山区支教时,黄莹第一次感受到志愿者的力量。在开展支教服务时,有个小男孩特别调皮,让志愿者们都很头疼。但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,他慢慢和志愿者熟络了,在支教活动即将结束时,黄莹为当地的孩子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。在这位小男孩收到礼物后,狠狠地推开礼物,大哭着跑出去。“我赶紧追上去。我发现他在一棵大树下哭,哭得很伤心。”黄莹一经询问才知道男孩舍不得他们走。
一股暖意在黄莹心中流淌,“我那一刻突然就发现,他与我们相处的这段过程是真的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温暖,有所成长。”对黄莹来说,做志愿服务其实是在用生命去影响生命,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创造温暖、传递温暖。
大学四年的时间,黄莹参与过近100次志愿活动,积累了200多个志愿时长。在志愿服务领域,她希望创造更多形式、更多活动来诠释志愿服务,让志愿者精神在校园里传播。
基于“志愿服务在生活”的理念,她策划过图书馆“共读不孤独”活动,以及环建学院的品牌志愿服务活动“人车分流”、“盲聊”、“七日读书伴侣”等。其中校道的“人车分流”有效解决了下课高峰期间校道路段堵塞、人车拥挤的情况。在设立之初,许多人对这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不看好。“重点是要做好服务,而不是添堵。”黄莹主动去调查同学们不满意的地方,与小伙伴们商量、改进,调整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比例、开始分流的时间和分隔的工具,加强了活动后期反馈调查制度,不断完善这一志愿服务活动。在近两年的积淀后,“人车分流”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认可,经过不断的改革、创新,已发展成一个品牌活动,根植于校园,焕发它的光彩。
黄莹还多次被评为东莞理工学院优秀志愿者,并在2018年获得学校先进志愿服务个人、第四届“莞工之星——志愿之星”等荣誉。“我把这些当成对过去努力的认可,接下来我对未来更充满期待。”
参加学生工作的第三年,黄莹竞选担任为环建学院团总支常务副书记。在任期间黄莹勤勤恳恳,协助组织获得东莞市五四红旗团总支和东莞理工学院红旗团总支。
在老师的指导下,黄莹组织开展了“培养大学生干部成长成才一二三工程”及“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”等工作,积极打造“共青团1234”校园文化品牌工程,策划以“立鸿鹄志,做奋斗者”为主题的团总支团日活动。她的辅导员陈泳源对此不吝赞扬,“黄莹在党建工作上成绩突出,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。”大学四年,学好专业知识很重要,但对她来说,“为人处事”也同样重要。她通过发现身边人的优点,来促使自己成长。优秀是相互影响、相互促进的,黄莹受到他人影响的同时,她也在对外散播她的力量。“只有我足够优秀了,才能够去影响他人变得更加优秀。”
尽管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花去黄莹不少时间,但黄莹的学习绩点始终排在年级前列,这一切归功于合理的学习方法与较高的学习效率。“忙完手头上的工作我就会集中精力将白天上课的知识点认真归纳好,在脑海里反复理解,这样能加深知识点的印象,也利于后续新知识的吸收。”
受疫情影响,这学期大家都只能进行在线教学。没有课程的黄莹将大学前三年的学习笔记和经验技巧整理好,主动分享给低年级的同学。“可能有不少师弟师妹会对在线教学这种新方式感到茫然,希望自己的学习经验能帮助到他们。”作为党员的黄莹还时刻谨记自己的先锋带头作用,在党支部的号召下,黄莹结合课程内容专门录制了一期网课短视频,让身边的同学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点。
因为无法在实验室进行实验,黄莹原定的毕业论文选题需要更换。此时黄莹想到可以将专业知识和自己生活多年的家乡相结合。疫情期间黄莹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,对梅州市的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有了深入了解。
“导师很支持我的想法,并且给予许多帮助,让我能很快完成前期的调研工作。”在导师的指导下,黄莹顺利完成了《城镇化进程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分析-以梅州市为例》论文开题报告。
黄莹始终将“感恩之心”贯穿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上,每当提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时,她总不忘提及亲友、老师、组织给予的机会和帮助,“每一次的成功背后,都少不了他们对我的支持与付出。”“奔走在热爱里,带着敢想敢做的勇气,怀揣感恩之心继续前行,去成为一个有态度、温度的人。”黄莹将这句话送给现在的自己,希望自己继续勇敢地去寻找、去探索、去创造。